处方药、非处方药傻傻分不清?专家教你如何分辨

2022-09-26 09:4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65916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齐娟

安全用药是每个医师的责任,在日常中,我们接触到的药通常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者的含义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区分?如何辨别?西海岸卫健局专家发出提醒。

专家介绍,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借医生处方就可以自己购买的药品就是非处方药。这样的药品一般经过长期的临床使用和观察,证明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主要用于病情较轻且诊断明确的疾病如感冒、咳嗽、便秘等。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可以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如治疗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等)的药物。简单说就是老百姓不可以自行到药店购买,而必须要看医生,得让医生诊断。

如何辨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所有的非处方药的包装盒的右上角都有 OTC 标识。甲类 OTC 药品是红底标识,乙类 OTC 药品是绿底标识。颜色的不同也是告诉我们绿色比红色更加安全。处方药是处方药是没有 OTC 标识的。没有 OTC 标识不一定就是处方药,因为保健品也没有 OTC 标识,保健品有属于它的标志和批准文号。保健品标识为专用的天蓝色专用标志,采用的批准文号是「食健字」。

专家介绍,五种服药方法有损药效。

1.药片掰开吃

有些人看着药片太大,就会把药片掰开吃,但是这样的吃法会影响药效。如果药片有缓释、控释、肠溶等标示,一定要整片服用,这样体内药物浓度更平稳,药物作用也更持久。若掰开来吃,会加速药物释放,使血药浓度在短时间内升得过高,导致危险,同时还会缩短药物的作用时间,影响疗效。

2.拿果汁送药

在吃药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最好不要拿果汁送药,不然可能会影响药效的发挥。果汁、牛奶、茶水等,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药理学家已确认,近50种药物会与果汁发生反应。服药最好用温白水,以保证药效和用药安全。

3.服药跟饭点

饭前饭后吃药,并不是代表一定要在吃饭之前吃药,如果吃药紧跟饭点的话,也会影响药效。注明饭前(或空腹)服用药物,是由于食物会影响药物吸收。注明饭后或餐时服用,多是因为此类药物对消化道有刺激,食物或可减轻这种不适,或其中含有的脂类物质能促进药物吸收。一般饭前指的是在饭前0.5~1小时,空腹指的是进餐2~4小时后。一日3次可以安排在早上7点,下午2~3点,晚上10点,一日两次则应该安排在早上7点和晚上7点。

4.不忌口

在吃药物的时候,有很多食物都需要忌口,不然就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影响药效的发挥,补铁时,要少吃油,因为油脂会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肠道对铁的吸收;服用降压药、抗心绞痛药时,忌吃含盐高的食品;苦味健胃药、助消化药,和甜食“犯冲”;醋是酸性调料,最忌与碱性药物同服;酱油里含有丰富的金属离子,容易和四环素等抗生素结合,形成不易被胃肠吸收的结合物。

5.躺着吃

吃药的时候躺着吃药会影响药物的吸收,给我们的食管也带来一定的伤害,不少人还有躺着吃药的习惯,这种姿势很可能使部分药物停留在食道中溶化或附着在食道壁上,不但影响药物吸收,还会刺激食管,引起食道发炎,甚至溃疡。正确的服药姿势应该是以正坐位置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