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颈部有一个形似蝴蝶的器官,它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被喻为“身体的发动机”,它就是甲状腺。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非常“奇妙”,太多或太少都会形成疾病,唯有“刚刚好”才行。
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社区居民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已有超过2亿人患有甲状腺疾病: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患病率为1.3%,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为6.5%,甲状腺结节为18.6%,甲状腺结节中有5%~15%是恶性的,而真正进行规范治疗的病人不足5%,甲状腺疾病正侵蚀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为提高全球居民的甲状腺健康意识,2009年5月23日-5月31日开展了第一届“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今年第十一届甲状腺知识宣传周的主题是“认清甲状腺疾病的不同面目”。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在所有甲状腺疾病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均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使人体内分泌出现紊乱,危害人体健康。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指多种原因致使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增多,引起机体的精神神经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和甲状腺肿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
甲亢患者胃肠活动增强,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虽然进食增多,但机体能量消耗增多,患者表现体重减少;怕热出汗,个别患者出现低热;甲状腺激素增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临床表现心悸、心动过速,失眠,情绪易激动、甚至焦虑。女性患者可引起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甲亢患者长期没有得到合适治疗,可引起各脏器功能损害。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方法
甲亢治疗有三种方法,口服药物治疗,放射碘治疗和手术治疗。平常一般治疗应注意适当休息、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营养,忌碘饮食等。国内首选药物治疗,但仅能获得40%-60%的治愈率。这三种治疗各有优缺点,治疗方案应遵循个体化差异。
1、口服药物治疗具有方便、经济、使用较安全、一般不引起永久性甲减等优点;但疗程长,一般需2年,有时长达数年,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少数严重肝损害或粒细胞缺乏症等。
常用的药物有丙基硫氧嘧啶(PTU)与甲巯米唑(MM)两种。适应症于病情轻、甲状腺呈轻度至中度肿大者;年龄在20岁以下,或孕妇、年老体弱或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等而不宜手术者等;
药物治疗有一些副作用,包括粒细胞减少、药物过敏、皮肤过敏、肝功能受损、关节疼痛和血管炎,多在用药初期出现,需要严密监测血常规和肝功;尤其是粒细胞缺乏,一旦出现发热和/或咽痛,需要立即就医检查。
2、放射性131I治疗:具有简便、安全、疗效明显等优点。适用于中度甲亢、年龄在25岁以上者;对抗甲状腺药有过敏等反应不能继用,或长期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复发者等;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
3、手术治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治愈率可达70%以上,但可引起多种并发症,部分病例于术后多年仍可复发或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利用不足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原发性甲减较为常见,临床甲减的患病率为 1%左右,女性较男性多见,随年龄增加患病率上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隐匿,病程较长,不少患者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症状主要表现以代谢率减低和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为主。典型病人畏寒、乏力、手足肿胀感、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体重增加、便秘、女性月经紊乱或者月经过多、不孕。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治疗
甲减的治疗主要是以左甲状腺素(L-T4 )为主要替代治疗药物,需要终身替代,维持TSH在正常值范围。
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王娜主任提醒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新陈代谢起调剂作用,“甲减”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治疗初期,每间隔4—6周测定相关激素指标,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调整L—T4剂量,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治疗达标后,需要每6—12个月复查1次有关激素指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按时复诊,定期监测,根据复诊的结果来适当的调整优甲乐的用量,也可以补充铁剂、VB12等。
优甲乐(L-T4)的服药时间是每日晨起空腹服药1次,如果剂量大,有不良反应,可以分多次服用。吸收效果从好到次排序依次是早餐前60分钟、睡前、早餐前30分钟、餐时。由于有些药物和食物会影响T4的吸收和代谢,L-T4与其他药物的服用间隔应当在4小时以上。
防甲状腺疾病体检
常规体检——触诊:在常规体检项目中,医生都会做颈部触诊,一般人群通过这项检查排除是否有明显的甲状腺结节。
加项检查——排癌:有家族病史或有结节出现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做B超排查,当B超提示为恶性时,还需加做甲状腺细针穿刺病理检查。
敏感阶段——高发:妊娠期女性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比较常见,如果既往有甲状腺疾病史,应在怀孕前、孕中期做甲状腺激素的检测。
老人和小孩这两个群体出现甲状腺结节要尤其引起重视,如伴有家族病史或者身处过放射性元素污染的环境中,要首先排除甲状腺癌的可能。
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在创始人董砚虎教授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大专科、强综合”的整合医学发展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从内分泌领域出发,整合甲状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介入与血管外科等各学科的优势,为患者提出整体、系统及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谱写慢病管理的新篇章。
[编辑: 王连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