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青岛打好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2022-12-08 15:2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440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爱科

青岛市作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按照国家和山东省的部署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紧紧围绕社会关注的看病就医问题和公立医院的短板弱项,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认真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加强部门协同和改革联动,积极探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打好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学习三明经验,强化外部治理

强化顶层设计 高位推动落实

一是高位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地落实。党政主导、“一把手”挂帅,强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力度。从2016年开始,即调整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位副市长统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主任的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对医院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绩效考核等进行指导监管,履行政府办医和监管职能。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布局。制定《青岛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并出台配套政策文件,明确补偿机制、政府投入、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药品集中采购、薪酬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实施路径,完善政策体系,形成改革合力。

强化三医联动,配强政策支撑

一是完善财政投入政策。优先安排市财力资金支持卫生健康领域项目建设,积极协调落实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2021年市级财政拨款市属、驻青公立医院4.03亿元,其中基本支出补助2.56亿元、项目资金1.47亿元,同比增加6.2%、65.17%。持续加大对中医医院投入倾斜力度,2021年市级财政保障中医医院0.53亿元,同比增加12.8%。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政策,落实在岗乡村医生社会保障项目资金394万元、困难医院政策性亏损补助3813万元,同时加大重点学科和人才培养投入,每年持续投入3000万元。

二是建立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市、区(市)政府积极落实“811”补偿政策,基本建立起医疗服务价格补偿和财政投入两条渠道构成的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自2013年开始, 9年来先后组织实施13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涉及服务项目1.3万多项。

三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推进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按人头总额付费、中医优势病种打包支付等改革试点的同时,在18家医院推开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纳入DRG付费的住院量占到全市总量的56%,费用额占到全市总费用的2/3以上。我市职工医保基金运行效能在全国578个统筹地区中居第1名,居民医保位居全省第1名;在国家按DRG付费改革评估中居全国101个试点城市第3名、获评优秀等次。

四是深化编制人事管理改革。全面落实编制备案管理和医院用人、内部运行管理自主权,打破了不同经费形式的医疗单位之间人员交流的壁垒,支持医院通过自主招聘、校园招聘、网络招聘等多种招聘模式,优化人才队伍,通过“放权”为医院发展“释能”“添翼”。

五是加快推进薪酬分配改革。全面落实“两个允许”要求,科学核定医院薪酬总量,全市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比提高到42%。以规范医院收入分配秩序、增强医院公益性、调动人员积极性为重点,先后在4家医院推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在试点医院初步建立起以知识价值为导向、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

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动力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建设临床专科,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对标国内一流水平,高标准打造10个攀峰学科;对标《国家“十四五”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要求,围绕提升核心专科能力、补齐短板资源和推动关键领域技术创新,均衡布局6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按照 “提能级、强功能、补短板”要求,围绕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能力建设需求,高质量建设50个县域临床重点专科、特色专科。

完善激励引导政策,推动前沿技术创新

印发《青岛市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研究创新功能实施方案(2021—2023年)》,从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平台建设、学科融合、产学研协同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创新激励引导政策。

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医工融合发展,推动形成医学+X的“医工结合”项目工作机制,加快医院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和医学转化转变,国家海洋中药重点实验室落户青岛,建立中医经方、海洋中药等6大中医药研究中心,已有2项产品入选国家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广产品名录,山大齐鲁医院(青岛)牵头成立“青岛市疑难罕见病诊治中心”,青大附院成功实施世界首例5G超远程自主原研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试验手术,市立医院与清华大学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中心共建青岛市区域分子诊断中心、与海尔生物医疗共建全国首家智慧血液网络中心。

以患者就医需求为中心,推动服务模式创新

聚焦诊前、诊中、诊后患者就医全流程,充分结合群众关心的就医问题,出台《改善医疗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十大举措》。实施 “六个一”、“群众就医体验”等专项行动,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成全市区域诊疗“一卡通”平台,通过网站、手机APP、微信服务号等渠道为居民提供预约挂号、诊疗信息推送、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排队叫号查询、预交金和第三方支付等服务。普遍设立综合服务中心和门诊集中服务单元,增加医疗和医保咨询、病案复印、轮椅借用、便民服务箱、自助充电设备等服务,进一步为就诊人员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推进“全市一家医院”建设,实现预约挂号、诊间缴费、结果互认等,促进医疗机构间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提高便民、惠民程度。

优化就医格局,构建整合体系

加快“补短板”

青大附院平度院区、北大人民医院(与市妇儿医院合作)青岛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医院相继建成开诊,全市三级医院数量由16家增加到28家。深入开展强基提质攻坚行动,全部区(市)级人民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

加快“筑高峰”

围绕提升转外就医集中和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病种诊疗能力,积极打造辐射胶东半岛的综合类别和专科类别区域医疗中心。发挥省级高水平医院引领带动作用,青大附院位列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第12位(A++)。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构建胸科、创伤、血液、妇产、儿科等“七大中心”。已建成肺病、康复、心血管等3个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获批建设2个综合类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创伤、口腔、呼吸、儿童等4个专科类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1个中医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市中医医院),有3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获中央专项补助资金扶持。

加快“系统整合”

探索大型医院集团化发展模式,支持青大附院、市立医院、市中心医院、市妇儿医院、市中医医院托管二级公立医院,在学科发展、质量标准、运行绩效等方面实行“一院多区”统一管理,提升同质化服务水平。6个区(市)被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区(市),目前已建成18个县域医共体、13个城市医联体网格,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基层服务诊疗量占比逐年提升,逐步实现“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区(市)”的分级诊疗目标。西海岸新区健共体紧密联动赋能增效,牵头医院统一管理组团内业务、人员、资产、财务,496名副高及以上专家每年常态下沉不少于5400人次,累计下沉1.8万余人次,31万农村居民家门口享受与城区居民同质医疗服务。

下一步,青岛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山东省部署要求,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为契机,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加快实施建设高水平公立医院网络、临床重点专科群、高质量人才队伍和“三位一体”智慧医院等重点行动,推动全市公立医院实现“三个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率、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