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内镜技术STESD半小时解除患者多年吞咽顽疾,从此不再“夜不能寐”
半岛网6月18日讯 (记者 孙贴静)“一吃饭就堵心,站起来才能顺下去,到了晚上尤其严重……”68岁的王阿姨(化名)多年来饱受进食困扰,每当夜间平躺时,胸口仿佛压着一块“大石头”,食物堵在胸口,必须起身活动才能缓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几年王阿姨多次就医,却始终没能查明原因。直到她来到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消化内二科门诊,贺延新主任经过问诊后,动员她进行了胃镜检查,真相终于浮出水面——食管下端竟藏着一个3×4厘米的巨大“口袋”(食管憩室)!
食管长“口袋”?食物滞留惹大麻烦
食管憩室,是食管壁向外膨出的囊袋状结构,食物易滞留其中,引发堵塞感、反流甚至感染。王阿姨的憩室位于食管和胃连接处,平躺时食物坠入“口袋”,导致夜间症状加重;站立后食物因重力作用流入胃腔,症状缓解。这种“时好时坏”的特点,让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传统手术创伤大,微创内镜破难题
以往,巨大症状性食管憩室需开胸或开腹手术切除,创伤大、恢复慢,这让许多高龄患者望而却步,而传统内镜治疗方法又存在着易穿孔、复发率较高的问题。对王阿姨来说,这两种治疗方法都不是最优的选项。
贺延新主任团队经评估后,决定对王阿姨采用国内技术前沿的内镜经黏膜下隧道憩室间嵴离断术(STESD)——使用胃镜,在食管黏膜下“穿隧道”,精准切断导致食物滞留的“门槛”(间嵴),保留黏膜完整性,从根源解除梗阻!
30分钟“隧道施工”,三天出院焕新生
贺延新主任团队先是在患者食管憩室上方3cm处精准“开窗”;随后,使用黏膜切开刀在黏膜和固有肌层间建立一条“隧道”;在内镜直视下完全离断中隔上的肌层直至憩室底部,远端需将形成中隔的肌肉切开至正常食管固有肌层。最后,使用钛夹闭合黏膜切口,实现无缝衔接。
手术仅耗时30分钟,全程未在体表留下切口,几乎无出血。术后第3天,王阿姨顺利出院。困扰她多年的夜间堵塞感彻底消失。“现在躺下吃饭也不堵了,终于能睡个安稳觉!”王阿姨激动地表示。
STESD技术优势明显
贺延新主任介绍,食管憩室早期症状隐匿,若出现进食梗阻、夜间反流加重等情况,需警惕‘口袋’作祟!胃镜和造影可明确诊断。STESD技术尤其适合高龄、合并基础疾病或抗拒开放手术的患者,真正能够做到“小创伤解决大麻烦”,其优势非常明显,微创,无开腹开胸,体表无痕;安全,黏膜隧道保护,穿孔风险小;高效,30分钟精准拆“坝”,复发率低;恢复快,3天出院,1周恢复正常饮食。
内窥镜中心简介
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内窥镜中心是集内镜检查及治疗一体的专业科室,成立于1978年,拥有丰富的消化内镜诊疗和护理经验。是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山东省结直肠癌筛查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消化道早癌早诊早治单位、山东省城市早癌青岛市筛查中心、富士内镜省级培训基地以及急性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救治基地,山东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肠道健康中心,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的早期筛查防治工作,是青岛市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分会的主委单位,青岛市老年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委单位,青岛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委单位。
- 再攀“心”高峰!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成功为高危室壁瘤室速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
- 告别 “大切口恐惧”,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眉弓锁孔内镜技术让脑瘤切除更微创
- 半世纪的腰痛顽疾,平度市人民医院帮助八旬老人成功摆脱
-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多学科联手除顽疾,精准锁定隐匿“元凶”,终结透析患者半年发热梦魇
- 生死时速!胃癌遭遇大出血,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多学科协作打赢“止血救命战”
- 跨越三千公里的哈达:青海患者青岛求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内镜团队妙手除瘤续医患情缘
- 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北部院区终末消毒工程施工公告
- 植物人?昏迷不醒?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开展短程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术,唤醒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
- 患膝骨关节炎疼到走不了?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骨科手术机器人持续“上岗”,精准助力关节置换
- 内镜下的“针尖”医术:青岛市市立医院EUS-FNA技术实现消化系统疾病诊断 “毫米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