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到,秋意渐浓,专家提醒:此时养生要注重保暖,防秋燥
10月8日是寒露节气,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相对于“白露”而言,“寒露”期间气候更凉,气温更低,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和转折。寒露预示着深秋的开始,万物也随着寒气增长逐渐萧瑟。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北院区药剂科副主任吴绍康介绍,寒露节气后,日照减少,昼夜温差扩大,早晚略感寒冷,心脑血管疾病、腰腿疼痛、呼吸道疾病等多种疾病在这个时节都容易找上门,所以常被人称为“多事之秋”。百病由寒生,此时养生要注重保暖,还要注意防秋燥。
脚不宜露
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因寒气大都是由下而上侵入体内的,而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更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因此寒露后不要赤脚露腿,以防“寒从足生”。每天晚上可以取生艾叶20克,加适量水煮开约20分钟,放置至温热时泡洗足部约20分钟。泡脚能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缓解疲劳。尤其对于秋冬手脚冰凉,容易上热下寒体质的人,晚上常泡脚,可祛虚火,助睡眠,通经络,温暖全身。
添衣保暖
俗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进入寒露后,就不能再“秋冻”了,尤其早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因此要特别注意穿衣保暖。比如,头颈部易受寒气侵袭,会导致感冒、咳嗽、头痛等不适;腰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受寒容易导致气血瘀滞,引起腹泻、腰酸背痛等症。出门不妨戴条围巾、穿件马甲等,重点保护好这些部位。对于一些患有风湿骨病的中老年群体,降温后还要尤其注意保护膝盖等关节。
适量运动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寒露节气在元稹的笔下,诗意盎然,栩栩如生。确实,秋季气候宜人,正是户外运动的好时节。养生上宜早睡早起,可通过散步、慢跑、登山、太极拳、八段锦等活动适当锻炼,帮助身体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以及身体的抵御能力。
灸脐养秋
艾灸是个四季皆宜的养生方法。艾草性温,通过火力透过皮肤,具有温通经络、益气养血的治疗功用;神阙穴位于肚脐,与肠胃相邻。艾灸神阙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去除腹部的寒湿邪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进而改善脾胃虚寒引起的不适。
养阴防燥
寒露时节,天气干燥,这个时节容易伤津伤肺,出现干咳,咽痒等,应侧重养阴防燥、润肺益胃。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多吃些百合、银耳、粳米、山药、秋梨等有益胃生津食物,还可以吃一些如松子、花生、板栗、莲子、白果等种子类的食物,补肾益气。
秋季空气干燥,提倡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蜜水,有助于补充人体水分,同时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能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半岛全媒体记者 滕镜淑 通讯员 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