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防暑!钓鱼后高热至38.5℃,60岁老人因“热射病”进了ICU

2024-08-06 20:51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2343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毛梓权

60岁的大爷在室外钓鱼后高热至38.5℃,后来出现意识障碍,全身抖动,被诊断为热射病。8月6日,记者从青大附院了解到,近期,医院重症医学科各病区共陆续收治10名热射病患者,病情均十分危急。医生提醒,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

医院收治多名热射病患者

据介绍,60岁的大爷在室外钓鱼后高热至38.5℃,被家人送到当地诊所就诊,但治疗后效果欠佳,随后出现意识障碍,全身不自主抖动,后来家人带他来到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就诊。据介绍,患者收治进重症监护室时已呈昏迷状态,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治疗团队立即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但患者心功能及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存在凝血机制异常、血小板低,目前仍在进行降颅压、强心、CRRT、纠正凝血等对症支持治疗。

无独有偶,还有3名在外务工的工人,在工地作业时被其他工友发现意识不清、呼吸急促而紧急送至医院,经检查,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脏器衰竭及凝血功能异常,目前医护团队仍在进行积极救治。

据介绍,近期,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各病区共陆续收治10名热射病患者,病情均十分危急。

出现症状要及时口服淡盐水并降温

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专家介绍,热射病就是严重的中暑,是指人体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高热高湿及其他原因,导致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功能障碍,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多个脏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劳力型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伴有意识障碍、横纹肌溶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肝损害、急性肾损害等多器官多系统损伤。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较高。

热射病患者轻症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恶心呕吐等。一旦发展为重症,则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

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有人出现热射病症状,应立即将患者抬放至通风阴凉处,及时给患者口服淡盐水,凉水浴以降低体温,随后持续监测体温变化。高烧40℃左右持续不下的,要马上送至医院治疗,千万不可小视,贻误治疗时机。

高温天气要多喝水

如何预防热射病呢? 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专家介绍,首先注意环境温度控制。保持自然通风,如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学习、工作场所应保证25℃-28℃左右适宜的温度,注意空调设置温度不宜过低。

减少高温天气的室外作业,注意劳动保护。外出时戴好遮阳帽或遮阳伞、墨镜,穿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服。如必须室外作业,可先进行适应性训练。

要多喝水!在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液体摄入,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患者,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同时要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并要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注意休息。早睡早起,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以达到防暑目的。

特殊人群特殊对待。婴幼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对温度改变的感知和响应会变得迟缓,对于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或正在服用特殊药物的人群,如:治疗失眠、抑郁症的药物,家人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有无中暑的迹象,防患于未然。

另外,要谨防情绪中暑。夏季持续的高温天气,使人变得心烦气躁、食欲缺乏等。“情绪中暑”的表现有:平日提不起精神、情绪易激动或低落,不能冷静思考等。因此,除了要做好防高温中暑的准备,还要注意调节心理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谨防热痉挛、热衰竭

另外,专家提醒,除热射病外,热痉挛、热衰竭也属于重症中暑,市民一定要注意防范。

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临床表现多是训练中或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

热衰竭是指热应激后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可表现出肌肉痉挛、体位性眩晕和晕厥。热衰竭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