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呈年轻化趋势,专家提醒:警惕嗅觉减退、睡眠障碍、便秘等症状,及早识别危险信号,早干预早治疗

2024-04-11 17:39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86901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滕镜淑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青岛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内科中心副主任、神内二科主任于永鹏介绍,该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震颤、动作迟缓、肢体僵硬等运动症状,除运动症状外,患者还有嗅觉减退、吞咽困难、便秘、睡眠障碍及抑郁、焦虑等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多先从一侧肢体出现,逐步扩展至另一侧或全身,会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  

据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患者脑内的黑质神经结构退化,无法生成足够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导致患者逐渐出现一系列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不同年龄段皆可发病,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近些年呈年轻化趋势,“有一些30多岁的患者也有发病的可能,这个与家族遗传也有一定关系,帕金森发病率逐年上升,主要有三个原因。”于永鹏说,首先是人口老龄化加剧,高龄老人数量显著增加;其次,帕金森病与环境因素关系密切,如接触杀虫剂、农药、被污染的空气和水源,都有可能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糖尿病等也会增加帕金森病患病风险。

“临床中,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于永鹏介绍,帕金森病的病程长,逐渐进展且不可逆,在不同阶段的病情表现和症状也有差异。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如肢体抖动或僵硬、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比较容易被注意到;而帕金森病患者,在出现运动症状前,可能先出现非运动症状,比如嗅觉减退、便秘、长期情绪低落和睡眠障碍等。据介绍,出现非运动症状后,患者一般想不到与帕金森病的直接关系,较少去帕金森病专科就诊。例如有的患者会出现多梦、睡眠中不自主喊叫和四肢乱动,甚至梦游;但大多数患者会到睡眠门诊寻求帮助,而非前往神经科诊治。有的长期便秘,可能去消化科就诊。另外,如果中老年人出现长期便秘、嗅觉减退、情绪低落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一旦出现手抖、动作迟缓,即使运动症状是轻微或者间断的,也要警惕是否患有帕金森病,及时到医院神经内科检查和治疗。

于永鹏提示,抑郁症也是帕金森病容易被忽视的症状之一,已知近六成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发生抑郁。在日常生活中,家属和身边人要特别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关爱和心理安慰,及时到医院诊治,更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定期体检等都是预防帕金森病的好方法,保持均衡饮食习惯、适当的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不但有益身心还能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发现老年人有上肢震颤、手抖、动作迟缓等帕金森病先期征兆时,应及时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精神压力过大、用脑过多,保持规律作息。饮食中保证各种维生素摄入,喝绿茶对预防帕金森病有一定效果。避免或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避免或减少应用诱发震颤麻痹的药物。认真规范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对有帕金森病家族史等人群应密切随访、定期健康体检。

专家提醒,虽然帕金森病不能完全治愈,但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和细致护理等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能够很好地控制帕金森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