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难度PICC置管!搭建救命通路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爱科 通讯员 徐福强
近日,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急诊科PICC团队联合重症医学科、微创介入治疗中心、放射科,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为患者搭建了救命的通路。
病人只剩一条可穿刺血管,多学科联手成功共筑血管通路
近日,东院急诊科接到重症医学科急会诊电话,一名中年女性患者病情危重,多脏器衰竭,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急需开通静脉通路。
急诊PICC团队立即到达科室,患者因反复多次的放化疗已导致全身血管严重破坏,凝血严重异常,经超声探查,仅有腋静脉可穿刺。经反复论证,急诊副护士长滕珊决定采用超声引导下右侧腋静脉隧道式PICC置管术,同时联系微创介入治疗中心、放射科,组建MDT团队,随时解决置管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
面对上肢唯一可穿刺的纤细腋静脉,在准确超声定位下,滕珊凭借精湛的穿刺技术,稳、准进针,一针见血;凭借丰富的经验她运用皮下隧道技术,成功将导管出口置于最佳位置;同时在微创介入治疗中心的帮助下,解决了血管走形异常导致的置入导管的异位问题。在多学科团队联手努力下,团队顺利完成PICC置管,为患者成功开辟生命通道。
整个置管过程体现了PICC团队过硬的专业技能,也彰显出MDT模式在疑难危重患者救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简单说,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的简称。需在无菌环境中经超声引导,常通过贵要静脉穿刺,将导管末端留置于上腔静脉的中下三分之一处。
由于操作技术有一定难度,只有具备PICC置管资质的护士才能开展。对于任何原因需要输液的患者来说,血管通路就是他们的“生命通道”,但常因患者病情危重、长期卧床、反复输注刺激性药物导致血管严重损伤,因此建立血管通路极其困难。PICC的出现,使构筑起患者安全可靠的生命通道成为可能。PICC导管既解决了疑难血管的穿刺问题,提供了安全通路,又保护了外周静脉,减少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据文献报道PICC是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最低的一种中心静脉通路。
PICC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或采血、急危重症患者、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肠外营养支持、外周血管条件差、长期卧床患者以及早产儿等。
血管通路的“先锋队”,精准置管技术不断突破
多年来,东院急诊科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练就了疑难血管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骨髓腔穿刺等技术。2023年底在东院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承担全院困难静脉通路的建立工作,至今已累计完成130例。
东院急诊PICC护理团队具备国家级、省级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资质、植入式给药装置操作资质、心腔内定位隧道式技术资质,可满足临床多样化的输液需求。开展了青岛市首例3CG尖端定位系统+隧道式PICC置管术,目前疑难复杂的PICC置管术居青岛市领先水平,为抢救患者的生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将优质护理技术从院内延伸至院外,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PICC门诊如何就诊?
患者可至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A楼门诊楼4楼通过自助挂号机依次点击“服务-PICC门诊”进行现场挂号。
- 取足趾髂骨 “拼” 出新生,青大医疗集团西海岸二医院完成高难度手指再造
- 双足移花接木创奇迹,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手足外科成功实施高难度足趾移植术重建手部功能
- 精雕细琢,“手”护健康,青大医疗集团西海岸第二医院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指尖美学再造手术
- 青大附院神经外科完成高难度旁路手术 让椎动脉闭塞患者告别轮椅
- 冬季易发心梗,14条救命知识必读!| 心梗救治日
- 韩国军方:朝鲜炸毁部分朝韩间连接通路
- 新闻当事人追访丨曾靠人工肺呼吸,本报报道为他筹集36余万救命款!昔日“重症”平度少年重返校园……
- 青岛一男子误吞多片碎玻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在多学科协作下成功挑战高难度的多发性消化道异物取出术
- 高龄患者高度近视近失明,高难度手术助患者重获光明
- 捡到挎包内有救心丸 警民合力归还“救命药”